◇◇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关于方舟子《“三鹿奶粉”事件中的数字问题》的商榷

  作者:calftone

  每个星期浏览新语丝几乎成为一种习惯。渐渐在它上面领悟到这样一个道理:
对于事情的真相,大家之言才是智慧之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背景和逻辑方
向,有缺有利。

  面对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作为高校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学者之一,感觉到
责任重大同时也感觉到媒体报道在专业严谨上的缺失。《“三鹿奶粉”事件中的
数字问题》文中核心论述的两点问题即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就以上
两点谈谈自己的理解:

  1、关于检测数据,农业标准NY/T 1372-2007《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测定》的
确是两种方法HPLC-DAD(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事实上这两种方法都有确证的步骤。我们一般认为HPLC只能作为分离手段,它必
须套接相应的检测器,才能成为完整的检测方法。DAD通过与标准品的吸收光谱
比对来确证,而 MS用母离子碎片匹配加以确证。做检测的人都很清楚定性的重
要性,没有确证的数据很难出口。关于检出限的问题,分析化学讲两个限:检出
限和定量限,一个定性一个定量,两者有三倍的差距。NY/T 1372-2007给出的两
法定量限分别为2mg/kg和0.05mg/kg,乍一看来《“三鹿奶粉”事件中的数字问
题》文中的三个低含量奶粉数据的确有问题,科学的报告应该是<2mg/kg。但据
我所知(我省的检验三口(农业,商检,进出口检验)的学生来源消息),他们
都是用HPLC-MS来做三聚氰胺数据,其定量限至少在50ppb(ug/kg)左右。严格的
讲NY/T 1372-2007方法并不适合奶粉和奶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换句话说就是
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检测还没有国家标准方法,没有并不表示我们不做,这也是我
们从事的大部分工作。在应用方法之前会有大量反映准确度和精密度等的方法验
证实验。

  不过央视的报告中关于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数据严格来讲其有效数字的确有问
题,2563.00mg/kg的六位有效数字的报告方法如果在上课的话肯定会挨批评。

  2、安全性问题。这个的确是不好谈的问题,安全限量多是从动物实验的数
据推算的。从陈院士的推算来看,的确计算过程有问题,但也可能是媒体报告的
疏漏。对于三聚氰胺的安全性问题,OECD有专文评述:
http://www.inchem.org/documents/sids/sids/108781.pdf 。63mg/kg bw的
NOEL来源于13周的雄鼠毒性实验。不同的实验得到的NOEL不同,63mg/kg bw是最
保守的估计。但OECD有个结论是:三聚氰胺为低风险物质,但这个低风险在中国
却遇到大问题。对陈院士的话所隐含的意义不做评价,但现在来提限量实际是在
鼓励往奶粉中加三聚氰胺。至于奶粉在生产过程中受到三聚氰胺的轻微污染,这
种可能性还未得到证实,这也提示更多相关研究的必要。最大的研究实际是蛋白
质测定的方法问题以及应对更多违禁添加物质的检测策略问题。

  2008年9月于华西坝

(XYS20080922)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